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牵好批发零售业“牛鼻子” 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时间: 2025-01-08 14:09:05 |   作者: 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水平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举措、保障措施等作出全面、系统部署。12月3日,商务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在专题发布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表示,商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建立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有利于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李佳路表示,《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成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具体来看,确定了4方面任务和8项重点工程:

  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在城市,实施城市商业提质工程,改造提升步行街、商圈,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布局;在农村,实施农村市场升级工程,开展“千集万店”改造,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并提出果蔬和肉类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5%和45%的分项目标。

  推动商贸流通创新转型。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加快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品牌连锁、即时零售;实施批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推动商品市场改造升级,打造集成、开放的平台生态,培育100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

  优化商贸流通发展方式。实施供应链创新提升工程和商贸物流数智赋能工程。供应链创新提升工程,重点是要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发展订单生产、集采集配。商贸物流数智赋能工程,重点是提高商贸流通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推广标准化托盘和周转筐,推动全国托盘标准化率提高至40%左右。

  促进商贸流通开放融合发展。实施内外贸一体化工程和流通领域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工程,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融合发展,拓展全球营销和物流网络,促进内外贸市场对接、渠道对接、品牌对接,提高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衔接产销、促进消费、保障民生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李佳路说。

  一是基础作用持续巩固。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3万亿元,占GDP的近1/10,吸纳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1/5,经营主体占全国的近1/2,也是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是流通效能持续提升。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存货周转率从2012年的14.6%提高到2022年的18.3%。2023年全国标准化托盘保有量6.3亿片,保有率达36.1%。高标准仓库占比达34.7%。

  三是业态模式加快创新。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4万亿元,中国连续11年是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李佳路介绍,《行动计划》把推动批发零售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主要抓手,提出实施批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和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要布局一批与产业分工和国家物流大通道相匹配的商品集散中心,拓展全球布局。同时,要推动零售业数字化运营和智能化管理,发展品牌连锁、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60个左右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力争实现即时零售规模超过7000亿元,打造一批服务能力强的零售数字化服务商,推广一批线上线下深层次地融合的先进业态和模式。此外,还要开展“一店一策”改造,对接专业运营商与优质商业品牌,打造市场化、主题化、智慧化、社区化消费场景,提高商业设施运营效能。

  “补齐农村商贸流通短板”“健全农产品供应链”是这次《行动计划》的一个重点内容。

  产地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推动农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发挥了非消极作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杜晓伟表示,农业农村部格外的重视农产品产地市场培育发展,通过加强统筹指导,推进体系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搭建合作平台,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快速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农业农村部已与20个省(区、市)共建了洛川苹果、潜江小龙虾等33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确定了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等663个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带动各地建设一批田头市场,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为节点、田头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同时,鼓励农产品产地市场向生产端延伸,加强仓储物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设施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产地市场+种养”“产地市场+食品加工”“产地市场+直销配送”“产地市场+新零售”等新业态,实现生产、加工与物流配送高效对接。

  “产地是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源头。产地冷链物流在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全链条中是最短板,也制约着冷链流通整体质量和效率。”杜晓伟表示,“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针对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地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一方面组织实施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从设施建设看,共支持3.8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7.8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近2000万吨,县级覆盖率达70%以上。西部、中部、东部分别占比约40%、33%、27%。从设施使用看,全年综合使用平均时长为8个月,冷藏使用平均时长为7个月;果蔬占设施贮藏品种的89%,贮藏期延长69—106天,实现错峰销售。从减损增效看,农产品的平均损耗率从19.7%下降到7.1%,减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530亿元;主体营收平均提高29.3%;项目建设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增加务工收入达到180亿元。从链条提升看,通过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带动机械化分级、清洗、包装等技术装备投入,提高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促进多元流通业态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节点布局。依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农业农村部推动建设培育100个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重点市),打造链接城乡的冷链流通关键枢纽;建设培育1000个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产地销地衔接的产地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开展首批55个重点县(重点市)和500个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培育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脱贫地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业农村部专门进行部署,推动冷链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项目库,利用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支持建设,提升脱贫地区产后集散、冷藏保鲜、商品化处理等农产品上行的能力。“总的来看,农民在田头产地有了冷库,既能够大大减少生鲜农产品的损耗,又能轻松实现错峰销售,直接提升了议价能力,自然也就增加了收入,还可以拉动农村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提升跨季节跨地域的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杜晓伟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十四五”规划以及行动计划既定部署,会同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通过中央财政建设一批、推动地方财政建设一批、引导社会资本自建一批等方式,继续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满足产地贮藏保鲜和产后处理需要,培育一批具有组织供应、产后处理、冷链流通等能力的流通主体,提升产地流通组织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也是推动我们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改革部部长马继红表示,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在打通农产品流通关键环节方面,推进产地、销地、集散地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辐射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全系统拥有各类农产品市场4200多家,今年1—10月份,系统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7.6%。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深入实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系统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着力推动冷链设施建设与农产品流通业务有效衔接。目前,全系统冷库总库容达1150万吨。在拓展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方面,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协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全系统2023年举办或组织参与各类产销对接活动7800多场(次),有力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持续拓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全系统线上线下累计开设消费帮扶专区、专柜超过8300个;“832平台”上线年来,累计已完结成交额480多亿元。在发展县域快递物流方面,加强与邮政系统合作,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全力发展县乡村集配、快递等业务,助力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