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概况

时间: 2024-06-21 17:02:05 |   作者: 周转筐

  2018年,山东省充分的发挥产业优势,紧抓国家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助力措施,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物流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形态趋势,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2018年,山东省物流行业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9.28万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全年将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1.8万亿元左右。上半年,全省17个地市中货物物流总额排名前三位的是青岛、临沂和济南,分别完成1.4万亿元、1.3万亿元、1.1万亿元;增长率方面,上半年增速超过10%的地市有东营(13.4%)、菏泽(12.4%)、日照(10.1%)和济南(10.0%)。

  山东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从2014年的16.2%降至2017年的14.2%,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2018年,山东省持续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预计2018年该比率将会促进降低至14.15%。山东省以供应链试点带动行业发展,通过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循环共用和开展带板运输,企业运行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截至2018年6月,试点城市各类企业平均物流成本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试点开展前的37.20%降到21.20%,车辆周转率由1.25次提升到1.9次,物流成本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不断下降,物流车辆周转率显著提升。

  2018年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信息技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物流领军企业及示范园区。截至2018年12月,山东省国家A级物流公司347家,5A级物流公司37家;国家星级冷链物流公司18家,占全国的29.5%,数量居全国首位;2018年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6家。截至2018年12月,山东省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有5家;2018年国家优秀物流园区8家;济南国际内陆港被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智慧物流创新先行区”。

  山东省铁路、公路、海港、航空、管道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条件的逐渐完备,促进了全省物流业的发展。公路方面,2018年,山东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超27万千米,是全国最长公路网之一;铁路方面,2018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6000千米,居全国前列,12月济青高铁开通运营,逐步优化了中国高铁路网结构;水运方面,截至2018年11月,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14.9亿吨,形成以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为主要港口,以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布局,2018年山东省重点推进港口一体化融合发展,已完成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的整合;航空方面,全省共有9个运输机场,形成了“两枢一干六支”的机场格局,分别是济南遥墙、青岛流亭2个枢纽机场,烟台蓬莱1个干线机场,威海大水泊、临沂沐埠岭、济宁曲阜、日照山字河、潍坊南苑、东营胜利6个支线机场。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全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其中,2018年10月,山东口岸物流协同平台在青岛港口岸开通运行,标志着山东依托“单一窗口”正式实现海运进口集装箱提货单、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流转,全国率先实现海运进口通关物流“只跑一次”;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注册企业会员3773家,发布供求信息180.6万条。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淄博、临沂、德州、济南、青岛、烟台、潍坊7个国家级物流标准化及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潍坊市、烟台市入选2018年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希杰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等6家山东企业入选2018年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烟台、潍坊、泰安、威海、菏泽5市开展2018年省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烟台圣丰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2018年省级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2018年8月,山东省仓储与配送协会物流标准化委员会成立,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构建省内物流标准化系统。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形成了诸多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发展模式,取得了提效率、降成本、减损耗的明显成效。围绕社会化标准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全省形成了链主带动、跨区联动、周转箱一贯化作业、“数码托盘”开放共享四种推广模式。目前,试点城市托盘标准化率平均达到44%,比试点前提高14个百分点;试点企业托盘总数达110万片,其中标准托盘93.3万片,试点企业托盘标准化率达85%,标准模数的周转筐达81.5万个。

  2018年山东省商务厅联合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实施山东省冷链物流人才培训项目,共培训人员500人次;在烟台、淄博、菏泽举办山东省物流标准化鲁东、鲁中、鲁西片区培训班,培训250余人次、覆盖17地市。各地市积极开展相关物流人才培训,其中临沂市于9月、11月举办两期冷链物流培训班,共培训100余人次;烟台市于4月、5月、12月举办三期冷链物流培训班,培训人员300余人次;济南市于9月份举办物流相关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培训70余人次。

  山东省为加快物流业发展,多措并举,积极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018年,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加快建成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为山东物流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在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推动运输结构优化和调整、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培育冷链物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密集发布。另外,各地市结合各自实际,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物流业发展。其中,青岛市采用“五个一”模式,通过建立一套沟通机制、完善一组指数体系、提升一种服务能力、建设一大互联枢纽、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开展一批交流活动,全力发展多式联运;烟台市出台《烟台市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实施六大行动、推进五大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十大物流中心,初步建成七大产业供应链及四大供应链服务体系。

  一是国际快递业务规模逐步扩大。2018年1-11月,全省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1200.73万件,同比增长12.08%,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0.62%,业务收入占全部快递收入6.85%。二是国际贸易通道建设成效明显。2018年山东省出台《关于推动全省欧亚班列统筹发展的实施建议》,逐步推动全省欧亚班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自2015年起,青岛、临沂、济南等9市相继开行欧亚班列,截至2018年10月,累计发运800余列,形成东连日韩、西接中亚及欧洲的国际海陆大通道。三是“海上高速”构筑加速。2018年6月,烟台首家国际海运快件中心—烟台国际陆港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启用,实现“空运时效、海运价格”;中日韩跨境食品贸易海上高速公路项目利用中日过境韩国的海陆联运跨境电子商务快速通道,打造中韩间12小时、中日间30小时生鲜食品跨境海上高速通道,助力威海打造泛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